新闻与日期

盛宴过后的狼藉-尴尬的农村污水处理

 

自国家大力整治环境问题以来,环保行业像打了鸡血一样,雄赳赳气昂昂,显得十分坚挺。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大量的环保公司一夜之间冒了出来,环保市场空前繁荣。

“十三五”期间,农村污水处理市场空间从建设加上五年运营费共有约1400亿。面对这块大蛋糕,众多环保企业虎视眈眈、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可实际情况是,目前中国的农村污水处理面临很多问题,不单单是资金问题,最明显的就是目前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尚不成熟,甚至至今都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成熟的方案。在这样的状况下贸然投钱,这场盛宴过后只能是一片狼藉。所以,不管蛋糕做得多大,做的都是“发农村污水治理的财让农民继续在污水中挣扎”的无用功,最终坑得还是老百姓。

治污如治病,首先要做的是望、闻、问、切,要搞清楚农村污水的状况,远不是领导拍一下脑袋、划一笔款就能解决的。目前,农村污水治理问题很多,可以说病得不轻:

一、农村污水的来源

1、厨房用水,多是刷锅、洗碗、淘米、洗菜等用水,污水中含有很多菜屑、动植物脂肪、醋酸、碘、钠、氯等有机元素、化学元素,对水质和土壤有很大危害。

2、洗涤用水,洗涤污水中由于使用各种肥皂、洗衣粉、洗衣液、洗发水等等,含有很多化学元素,排放以后会加重土壤和水质的负担,尤其是磷。虽然我国实施了改村改厕,但是许多农村还在使用旱厕。
3、冲厕废水,在冲水厕所普及地区,会产生大量的“黑水”,冲厕废水中N、P、BOD 等浓度很高。而仍使用旱厕的村镇,冲厕废水产量较少。

4、牲畜粪便废水,农村很多农户养殖畜禽,会产生大量的畜禽粪便、冲圈水,粪水中含有大量高浓度的 N 、 P 、 BOD 、 COD 、 SS ,对水质土壤空气污染严重。

5、小作坊作业产生废水,隐蔽零散,长期积累,危害很大。

二、农村污水的特征

1、成分复杂,包含农村居民生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污水;

2、面源广,收集困难;

3、间歇排放,水质、水量波动大,受季节影响较大;

4、有机物浓度偏高。

三、农村污水的排放现状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这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由于政府缺乏污水处理意识和治理资金,导致我国90%的农村都没配置污水处理系统和相关排污渠道。据统计,中国农村每年产生的污水量约为80亿吨,其中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长期无节制、无处理地排放生活污水已经导致了地表水水质下降,河道、湖泊水源严重污染,破坏农村生态环境,危害居民身体健康,阻碍农村社会发展等严重后果。

四、农村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

1、农村污水处理的工程量大

通常一个完整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系统包括室内卫生设施、室外排水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三个部分,三者分别对应个人卫生需求、社区环境需求和公众环境需求。这三个部分不能孤立地分割,只有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时,才能保证最佳的污水处理效果。而当下的状况是:①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长期亏欠,因此很多农村污水处理工程项目不仅要建设室外排水设施(包括污水收集管道和污水处理设施),还可能会延伸到室内的卫生间改造;② 中国有超过6亿人口在农村。所以,工程量巨大,施工复杂,这就增加了农村污水处理的工程量。

2、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的单位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高

以村落为主要集聚形式的农村,其人口规模与居住密度都远低于城市。除土地成本以外,在相同出水水质要求下,污水处理设施的单位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普遍高于城市。我国大部分农村土地资源并不丰富,污水处理工艺不可能大量采用占地指标很高的处理方法。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在很多情况下是对现有村庄的改造,涉及对现有道路和绿化等设施的破坏与恢复,从而使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的单位造价大幅提升。总体而言,按人均或户均投入计算,农村污水处理的成本要高于城市污水处理的成本。

3、农村污水治理组织实施成本高

 

农村污水处理在管理功能上涉及基础设施、卫生健康、环境保护、水利与水源、农村与农业等多个方面,然而目前政府管理体制并未将污水处理系统的多个环节和多种功能按照不同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进行有机结合,农村污水处理同时存在条块分割、组织不力、监管缺位等现象。

农村污水处理行业管理体制缺失。污水处理有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两种方式,集中处理主要适用于居住密度和人口规模均较大的城镇,分散处理主要适用于居住密度和人口规模均较小的农村地区及不适合通过主干管网连通收集的城镇片区。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的管理需求、技术需求与环境约束存在很大不同,适合作为两个行业区别对待,这也是国外通行的做法。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两种处理方式都可以适用,但需要从技术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角度进行对比和选取。

结合我国农村实际,考察国外发展趋势,采取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势在必行。然而,我国目前尚未将分散污水处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业部门来管理,现有的适用于城市的污水处理行业管理体制,与农村污水处理的需求不相适应,导致规划、监管与技术标准等缺失,严重制约了农村污水处理的有效开展。农村污水处理需要大量采用分散污水处理的方式,对组织实施的要求高于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有成熟的经验。

此外,农村污水处理具有农村工作的一般性特征,与城市相比,农村情况复杂,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和基层干部的管理水平不及城市,使得农村污水处理组织实施的难度高于城市。因此,农村污水处理组织实施成本高于城市污水处理。

4、农村污水处理资金保障能力低

经费短缺一直是制约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难题。全国约有 60 万个建制村,其中很多村缺乏必要的环保设施,迫切需要资金支持。由于没有科学的集资机制和渠道,民间资金难以投入,单纯依靠财政预算,对于地方财政困难的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难度极大。

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为了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必要的维护经费不可缺少,而许多乡镇地区用于环保事业的资金缺少相应的保障制度。除少数地区将运行管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外,大部分地区仅有很少的补助经费,不能满足设施正常运行需要,出现设备“晒太阳”现象,降低了设施效益的发挥水平。目前面临的资金瓶颈有:

① 总量不足,影响到农村污水处理的整体推进速度。目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的投入主要来源于县级政府财政,但长期以来我国所实行的城乡二元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县级公共财力不足,农村居民支付能力有限且缺乏为污水处理付费的意愿,致使农村污水处理面临投入不足、投资分散的尴尬局面,农村污水处理不能得到大面积开展。

② 资金供给的强度不足。农村污水处理属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设施寿命应能达到 30 年以上,由于客观上受到资金供给总量的限制,主观上受到决策者的错误观念导向,我国当前的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普遍存在片面追求不切实际的低成本的倾向,部分工程预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或被任意截留,不仅导致大量的“半拉子工程”和无效建设,同时也使得已投资建成的工程因运行费用不能落实使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③ 资金供给的可持续性较差。我国当前的农村污水处理投入大多依赖于领导的意志和突发性的环境事件,缺乏制度性的、可持续性的安排,是制约农村污水处理最主要的结构性问题。这不仅导致所谓的“重建设、轻管理”“重建设、轻运行”的现象,而且也使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建设不能获得良性的发展环境。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保证农村污水治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很多地方政府开始探索PPP模式在农村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可是,一个健康的PPP首先应是理性的。在农村污水处理领域推行PPP模式,必须在前期把账理清,找到合理的回报机制。很多项目在前期考虑不全面,为了签合同而签合同。由于合同内容过于理想化,最终扯皮现象不断,而导致PPP合同双方闹掰的情况也绝不占少数。

因此,大力推行PPP模式的同时,合同双方必须在保证公平合理的合作前提下,从自身实际出发,在双方能力范围内,拟定合理的合作内容,否则就是不负责任,也很难真正解决农村污水问题。目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市场还不成熟,如果以炒作为目的,或单纯追求短期效应,农村污水处理市场是没有未来的。

5、农村污水处理工艺、技术不够成熟

农村污水处理局面复杂,难以下手,问题之一就是没有可靠成熟的技术。就污水处理工艺的运行而言,设施规模越小越难以稳定运行。一个日处理几十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旦稳定运行起来,惯性很大,想让它不达标都难。可是,一个日处理只有几十吨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要实现稳定运行,对工艺是要有严格要求的。所以,与城镇污水处理相比,农村污水处理更依赖技术、更需要技术。

 

目前,国内常采用沼气池处理技术、土地处理系统、生物滤池、稳定塘处理技术、一体化污水处理等技术,但是这些工艺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农村污水有其独特的属性,所以不能照搬城市污水处理的工艺。

我国农村污水治理工作起步较晚,对于污水治理的意识还是相对薄弱,同时也缺乏在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方面的深入研究。有人提出借用国外的经验,尽管国外已经形成了一套先进的、成熟的污水治理体系,但是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农村现状。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不一定是最有效的,只有符合我国农村现状的高效低耗的污水处理技术才是最好的。探索高效率、低投入、低运行成本,适用于分散农村污水处理的技术仍是我国农村污水治理的重要方向。

6、农村污水处理缺乏规划指导

 

在目前的农村污水处理实践中,存在以下几种突出的规划问题,即过度依赖集中处理模式,忽视分散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集中污水处理系统布局不合理,存在城乡分割、行政区划分割的现象;在农村分散污水处理中套用城市的规划技术,导致不恰当的污水处理规模和处理深度;对污水处理过程理解片面,管网建设和后期运维跟不上水厂规模,导致多数污水厂“建而不用”。

据统计分析,建制镇污水处理厂数量由 2007 年的 763 座增加至2015年的3082座。处理能力方面也有了较大提升,从 2007 年的 416 万立方米/日提升至 2015 年的 1992 万立方米/日。作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中重要的配套设施,排水管线建设由2007 年的 87550 千米上升至 2015 年的 158288千米,增长约 81%。对比发现,排水管网的建成速度要低于污水处理厂建成速度。所以,排水管网不足是导致目前污水处理厂出现“建而不用”现象,成为摆设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村镇建立污水处理厂,所建立设施投资“厂管比”为 1:3左右,如果污水处理厂投资 500 万,那管网投资要达到 1500 万,如果管网没有资金支持,建立的“厂”或者“站”就会很难运转,这对村镇的政府来说是很大的负担,所以这也是现在很多村镇地区存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而不用”现象很重要的原因,造成资源浪费严重。

7、农村污水处理缺乏技术指导

在实践中存在两大误区:

① 成本与技术误区。污水处理属于基础设施建设范畴,建成后的设施应能够正常运行,且使用寿命应保持在二、三十年以上。如因资金不足和急于求成导致无效建设,则是最大的浪费;相反,则是盲目的高投入,照搬城市污水收集处理的方式与技术模板,或试图以昂贵的设备投资和动力消耗来减少精细化管理的需求。

 

② “因地制宜”误区。农村污水处理过分强调并片面理解“因地制宜”,技术应用五花八门,导致生产制造、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均形不成规模效应,不利于降低投资与运行费用。尽管目前农村污水分散处理工艺、设备材料、运行管理等方面均不存在难以克服的技术难点,但一些常见的成熟工艺技术仍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这与生产制造、施工及服务质量控制不严有相当大的关系,从而极大地挫伤了政府投资分散污水处理的积极性,同时也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8、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不完善

 

大中型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且人员数量应满足污水处理厂的需要。但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主体较多,既有乡镇政府、乡镇或流域水务站,也有村委会,权责不对等容易造成推诿扯皮、管理失效等现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人员多以当地村民为主,缺乏环保相关知识以及设备操作管理的相关技能,仅能负责设备的日常看护工作,难以胜任专业水平的系统维护,导致污水处理效果波动以及出水水质不达标等问题。计数据显示,各地已建成的农村分散污水处理设施的有效运行率不足 20%,长期缺乏有效维护还将加快设施老化与报废。目前农村分散污水处理设施通常由乡镇自行组织运行,这种方式难以配备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且存在监管难题,当运行维护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或没有保障时,农村分散污水处理设施便成了摆设。

资料统计表明:截止到 2015 年我国有 6 亿多农村人口,分布在 270 多万个自然村,每年产生污水量达 100 亿吨左右。由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普遍存在厂网建设不完善,水平低下的问题,导致农村污水处理率不足 10%,仍有大部分的污水未经处理就任意排放。相比于目前城镇污水 90% 以上的处理率,农村污水处理形式严峻。

在这些问题里面,钱并不是主要问题,如果光靠钱就能解决问题,中国早就山清水秀了。没有周全、切实的规划,市场做得再大、环保公司数量再多都没什么卵用,有时候做环保就如逛窑子,只上人不上心,完事就走,环保公司的目标是金山银山,绝非绿水青山。再加上某些地方政府懒政、不作为,甚至与不法企业沆瀣一气,那老百姓就惨了,抬头不见青天,低头满目疮痍。不排除一些地区环保做得好,环境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这种情况少之又少。

有人用蛋糕来形容农村污水处理市场,也由此引发了环保市场的繁荣。法理上讲环保公司有做好工程的义务,但是没有治理环境的责任。所以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就要把关,可依过去一段时间看,很不称职,甚至玩忽职守。这就导致了大面积的乱建瞎建、建而不用、建而不能用、以建谋私、建个样子等现象层出不穷,以这样的初衷做环保,这块蛋糕盛宴过后只能剩下一片狼藉,而这种贸然投钱的做法完全是人傻钱多的表现。

不下决心、不搞调查、不做规划、贪图省事、贪图短期、贪图利益、心中无民、心中无责、心中无法,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现状,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农村污水治理将会跟中国足球一样成为中国特色。

< a href='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