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日期

围城困局日趋严峻 建筑垃圾资源化待提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建筑物新建和改建,使得每年建筑垃圾的产生总量不断加大,在城市垃圾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大量建筑垃圾产生,而目前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与露天堆放,处置方式单一,易产生大量环境问题并占用宝贵土地资源。

填埋处理需耗费大量的征地及垃圾清运等费用。此外,也有一部分建筑垃圾混在生活垃圾中被运往填埋场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特性有差别,会引起许多问题,如造成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性质发生改变,有可能使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导致渗滤液处理不能达标,加剧填埋场表面沉降的非均匀性,降低场地复原再利用的经济效益。建筑垃圾集中处理所需要的成本较高,包括运输成本、仪器设备购买及维护等。如何合理化利用建筑垃圾并将其作为再生资源进行产业化生产,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资源化利用是良方

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陈玉祥表示,建筑垃圾资源化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筑垃圾的有效处理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填埋和露天堆放产生对地下水、土壤以及空气产生的污染。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产品,能相应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陈玉祥说,绝大多数建筑垃圾是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的。例如:废金属可重新回炉加工,制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竹木、木屑等可用于制造各种人造板材;碎砖、混凝土块等废料经破碎后,可代替砂直接在施工现场利用,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浇捣混凝土等,也可用以制作砌块等建材产品。

鼓励企业产业链整合

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出路在于建筑垃圾处理的专业化与产业化。一方面,需要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科研工作,使建筑垃圾的处理专业化;另一方面,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推动建筑垃圾的产业化。我国的建筑垃圾处理尚未形成独立产业,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研发成本高、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及实际大规模应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

近年来,各地对建筑垃圾处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资源化推进的力度在逐渐加大,政策上在不断推进。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暂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作出规范。其中明确,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并培育行业骨干企业。鼓励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进行拆迁、运输、处置和产品应用等产业链相关环节的整合,以资源化利用为主线,提高产业集中度,加速工业化发展。为了鼓励规模化生产,两部门还对准入企业的生产规模提出了要求:大型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年处置生产能力不低于100万吨,中型不低于50万吨,小型不低于25万吨。
< a href=' '>在线客服系统